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解读: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纠正运动式“减碳”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

针对碳达峰工作的一些偏差,中央给出了最新表态。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分析,去年9月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地方政府、产业界、金融界响应积极,但部分地区却出现了运动式“减碳”的苗头,这是一次及时准确的警告和纠偏。


何为运动式“减碳”


齐晔表示,面对碳中和,运动式“减碳”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另一种是过度行动,超出了目前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当前,“过”和“不及”的表现都存在,因此制定全局的、长远的行动方案尤为关键。

“几十本碳中和专著出版,内容却重复且空洞;主管部门方案还没出台,企业自身一知半解,就发布了行动方案。”齐晔举例。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指出运动式“减碳”还存在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它为了减碳而专门发起运动;二是非有序推进,没有兼顾到能源发展要协调好的目标。单一的运动式减碳,甚至会出现偏离基本目标的行为。

“比如某些地区,在没有协调好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片面强调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区、大搞零碳行动计划,宣传所谓的投资潜力,这就不能算作有序推进。”曾鸣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先立后破”是指:先把减碳的基础设施做好,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去煤减碳。具体来说,包括新能源系统、电力体制改革、碳排放权交易等多方面工作。

林伯强强调,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需要高质量增长。如果先破后立,那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先立后破是最为稳妥的做法,现阶段保障能源安全、电力充足稳定供应依然重要。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7月24日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这是顶层设计,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其中,“1+N政策”将很快发布,将从十个领域加速转型创新。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林伯强表示,严控“两高”项目上马一直是环保督察的重点。“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行业,大约用掉了中国21.5%的电力。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也才9%左右,这就相当于用掉了两倍多的风、光电量。”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约束,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依排污许可证强化监管执法,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在7月26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将带来三个影响: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如果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继续朝前走,那么经济结构将很难调整。但是,只有让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脱钩,才能做到高质量增长。因此,限制‘两高’项目势在必行。”林伯强说。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煤化工项目停止建设。例如,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于7月初宣布全面停工。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当地严格的“能耗双控”有关。

“过去半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把碳中和看作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工作中另起炉灶,而不是深化、改进原来的工作,这是走入了误区。”齐晔强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与原来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一脉相承,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对立起来。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