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一天仅操作两三次,山东玻纤智能化建设为工人减负
发布时间:2020-03-13   浏览次数:

“从早上八点上班到现在,只操作了一次设备,处理了断丝的小故障。”淄博卓意玻纤公司车间工人任明勤说。42岁的任明勤在拉丝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几年。高温、高湿、工作强度高,拉丝岗位过去一直是玻纤行业最辛苦的工种。


近年来,按照山东能源集团加快推进“一提双优”和“智能企业”建设的要求,临矿集团旗下山东玻纤集团不断加快智能智慧工厂建设步伐,打造了数字化玻纤工厂。山东玻纤集团子公司淄博卓意玻纤公司的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被列为2019年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推荐项目、国家级第四批绿色工厂。

2018年12月30日,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项目正式点火启动,辛苦了十几年的拉丝工任明勤一下子“闲”了下来。在恒温恒湿的智能车间里巡检,成了他的工作日常。“一台炉位一般一天操作两三次,有时什么也不用管。”任明勤说。智能化取代了过去人工卸纱挂纱,车间靠洒水降温也成了历史。

工作强度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却翻了几倍。据该公司总工程师牛建斌介绍,通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个拉丝工人可以同时监测6-10台设备,产能是原来的2倍以上。

去年10月份刚被调到淄博卓意玻纤公司的郑述超,一进厂就享受到了智能化的便利。面容白净、身材清瘦的郑述超,不像人们印象中的运输工人一般精壮,他的“工友”是十几辆智能运输车。自动寻路、自动避障、自动装卸,除了偶尔处理下车辆故障,保障“工友”们的健康运行,郑述超的岗位基本上没有体力工作。

“过去,这个岗位的工人要自己把货物搬上车,2人一组推800公斤左右的货120多次。现在,装卸有机械手,运输有智能车,我们就是看着机器干活。”如今,一个班次90吨的产品,两个人就可以完成运输工作。记者在该公司8万吨生产线现场看到,从原材料入炉融化,到一次拉丝成型,再到烘干、打包、存储各个环节,机械手代替人手成了常态。同时,整个生产环节通过工艺提升,做到了无氟无硼生产,1600度高温炉产生的废热,也被二次利用给职工宿舍供热。

从1993年开始就在玻纤行业工作的包装工人蒋继红,对智能化改造感触最深,“感觉大家一下子就轻松了,以前下了班大家都很累,现在干完一个班精神状态还很好。”

工作轻松了,是淄博卓意玻纤工人们对去年智能化改造最直观的感受。原本重体力的玻纤行业,进化成如高新技术产业一般的轻巧。一线操作设备对工人也没有太高的门槛,简单学习一下设备应用,就能完成大部分故障维护工作,真正实现了为工人减负。

“2020年,我们将立足'玻纤大数据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高智能C-CR特种纤维生产线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程度,探索大数据应用与玻纤生产经营、与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运营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山东玻纤集团宣传科科长尹占山说。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