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国内动态 国外动态 企业新闻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资讯 主题站
国产碳纤维孕育新机遇 提产扩能迎高景气
发布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

碳纤维行业迎来强劲政策和产业风口。

国内市场需求缺口大,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化产业引导,催生碳纤维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自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投资建设碳纤维项目,国内碳纤维行业进入全面扩张期。

第一、国内市场需求缺口大,高端品种“卡脖子”

碳纤维可从力学性能、丝束大小(用途)、原丝种类进行进行多种分类。其中,根据丝束大小可分为大丝束和小丝束碳纤维。

小丝束碳纤维(常见1K、3K、6K、12K、24K等)容易展开,不粘连、断丝,一般使用在航天航空等要求非常高的领域,被称为“宇航级”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常见48K、50K等)丝束不易展开,容易粘连、断丝,并影响力学性能。但胜在其单位重量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相对于小丝束也较便宜,常用于民用工业,被称为“工业级”碳纤维。

从需求侧看,国内对于碳纤维需求量非常大,这一点从风电叶片的用量就可以窥见一二。

据赛奥碳纤维发布的《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17年,风电叶片的用量为3060吨,到2020年增长到20000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41%,成为带动碳纤维增长的关键引擎。

在需求侧强大带动下,2020年碳纤维行业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2020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48851吨,对比2019年的37840吨,同比增长29%。

市场在强劲的增长,但2020年8月日本限制碳纤维对华销售,所有碳纤维厂家均是卖方市场。

2020年,小丝束的高价位大约在20-22美元/公斤的水平上。大丝束大批量采购价格在13.5-14.5美元/公斤水平上,出现上涨,小批量的用户则只能接受厂家报出17-18美元/公斤价格。

从供给侧看,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不足,巨大的碳纤维消耗量有多半依赖进口。

在2020年48851吨总需求中,有30351吨为进口,占总需求的62%,比2019增长17.5%。

虽然2020年国产纤维供应量为1845吨,占总需求的38%,但增速较快,比2019年增长53.8%,说明国产碳纤维产业取得巨大进步。此前赛奥碳纤维预计2025年国产能超过进口,估计这个超越会提前2-3年实现。

第二、行业迎来投资热潮,高性能碳纤维成挑战

行业高景气度催发碳纤维行业新一轮投资热潮,行业企业通过并购、扩产及投资不断扩充规模。

自2020年以来,国内碳纤维企业不断加码新产能,如光威复材增加2000吨产能。2021年行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

2021年初上海石化投资35亿元新建“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后又于6月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以碳纤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主攻目标。

3月,总投资70亿元的国泰大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一期碳纤维(年产3000吨碳纤维)项目被列为山东2021年重点项目。

7月,总投资60亿元的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动工建设。

2021年8月,占地面积50亩,计划投资7亿元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开工。

最近还有一个利好消息,9月8日,中国建材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西宁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采用干喷湿纺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设备的国产化率更是高达85%。

在行业新一轮产能扩张热潮下,同时也面临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产能短板。2020年,我国碳纤维企业产销比为51%,国产化率不足40%,呈现出有产能无产量,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等特点。

2020年,我国碳纤维企业的运行产能为36150吨,其中,销量为18450吨,销量/产能比为51%,占国内需求的比重仅为38%。正常开工企业达产率(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之间的比率)通常在65%以上,部分企业达90%以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也指出,我国大多数碳纤维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仍以中低端碳纤维为主,暂无法大规模提供高性能碳纤维。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和设备上。碳纤维不同于常规的化纤产品,其制备、产业链技术较为复杂,尤其是干喷湿纺工艺仅掌握在行业少数企业手中。

2010年以前,仅日本东丽、美国赫氏两家具有成熟的干喷湿纺碳纤维产品面世。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跨越低达产率阶段,正趋近国际水平。

2013年,中复神鹰在国内率先突破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自主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突破欧美垄断。

第三、技术推动成本下降,国内碳纤维企业盈利提升

从国内碳纤维发展现状看,行业公司长期围绕体育休闲等低附加值领域,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尚需突破。

行业主要批量化出产的产品为T300、T400产品,部分国内碳纤维龙头厂商可达到T700水平,与国外先进的T1100高强度碳纤维和M60J高模量碳纤维存在较大差距。

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碳纤维企业生产规模、技术及产品性能及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导致碳纤维生产成本较高,定价却较国际巨头低。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民用市场常用的T700S-12K产品,东丽长期售价为200元/kg,而其他产品往往为140元/kg。

高成本投入、低价格销售致使国内企业面临较大的价格竞争压力,行业公司从高峰期的超过40家,到如今只剩下10余家。

马太效应下,国内碳纤维行业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不断研发创新,取得工艺技术的突破,使单位成本逐年下降。以中简科技为例,2016年其总成本占总营收的比重约为61%,2020年下降到47%。

这批率先实现工艺进步的企业主要有中复神鹰、中简科技、恒神股份以及光威复材,同时也是国内碳纤维市场主要竞争参与者,与行业小型企业构成国内市场竞争格局。

中复神鹰是中国建材集团碳纤维业务的核心企业,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千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从干喷湿纺技术看,中复神鹰相继开发出T700、T800、T1000、M30、M35、M40等级别的碳纤维,并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及市场销售。其主力的T700级、T800级碳纤维产品,在主要力学性能上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光威复材主要产品包括T300级(湿法工艺)、T7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T800级(湿法工艺/干湿法工艺)、T1000级(湿法工艺)、M40J级(湿法工艺)、M55J级(湿法工艺)等系列化的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

中简科技已实现ZT7系列(高于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国家航空航天关键装备的稳定批量应用。

恒神股份已经掌握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主要产品为T300级碳纤维。

从2020年碳纤维产销量看,除恒神股份未披露产量和销量外,其余三家属中复神鹰产销量最大,其2020年碳纤维产量排名国内碳纤维产量第二位,市场占有率达7.43%。

其次是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但是从碳纤维业务收入看,光威复材最高,2020年,光威复材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净利润6.41亿元,其中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为10.7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0.95%。

2020年,中简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元,净利润2.32亿元,其中碳纤维及织物营业收入合计3.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9.97%;恒神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碳纤维业务收入贡献约3.6亿元。

虽然光威复材营收规模最大,但恒神股份和中简科技的营收增速相对较高,分别约为86.88%、66.14%。中复神鹰、中简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较高,分别约为225.92%、70.09%。

总结:

总体看,随着国内碳纤维行业研发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行业公司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行业公司已经实现盈利,并进入较为良性的经营模式。

在新一轮的发展后期,双碳政策带来风电、储氢以及光伏等领域强劲市场需求,有望拉动碳纤维龙头企业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加大碳纤维产品国产替代能力,并实现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玻纤情报网
 关键词:
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fiberglass365.com.cn 苏ICP备0901666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