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联件,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印制电路板的下游分布广泛,涵盖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周边、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汽车电子、军事、航天科技等领域,不可替代性是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得以始终稳固发展的要素之一。
我国印制电路板发展起步较晚,制作PCB板的高端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
1956年,我国开始开展印制电路板的研制工作,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落后将近二十年才开始参与并进入PCB市场。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印刷电路概念是在1936年,是由一位叫Eisler的英国博士提出,并且他首创了印刷电路相关技术——铜箔腐蚀法工艺。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加之政策对高新技术的支持,我国印制电路板在良好的大环境下发展迅速。2006年,是我国PCB发展的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成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PCB生产基地。
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各大运营商未来在5G建设上投入较大,因此对我国印刷电路板的技术加快更新速度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只是世界印制电路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有不少技术还落后于美日欧这些发达国家。
尽管在2006年,我国的PCB产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国,但是我国主要生产的是PCB批量板,真正技术含量较高的PCB样板的生产商却寥寥无几,目前我国主要做PCB样板的厂商有兴森科技和崇达技术。
PCB样板的制作过程主要包含新产品研究、试验、开发和中试,此类PCB的订单特点主要为面积小、品类多,因此PCB样板单个订单面积一般低于5平方米,PCB样板企业的定位是为客户提供以上服务,与批量板企业相比,客户对样板厂的响应速度要求更高,因此,样板厂需要具备更强的生产组织和客户管理能力(管理及品控),这亦是样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批量板是指在通过研发和试生产阶段后,有充分商业价值,可开始进行批量生产的PCB产品;因此批量板用于产品的商业化、规模化生产阶段,订单面积通常大于5平方米,因此对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要求较高。
大批量板和小批量板都呈现出定制化特点,然而小批量板厂商的毛利率较高
PCB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按客户的需求分类可以分为样板和批量板;按照单个订单面积的大小,批量板又可细分为小批量板和大批量板。两者的主要特点为:大批量板面向个人消费者,订单规模大;小批量板面向企业客户,定制化程度高。
小批量板面向企业客户,定制化程度高;产品种类较多但是单个订单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0平方米。小批量板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工控医疗、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产品类型多,单种类型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产品的定制化程度较高。
大批量板面向个人消费者,订单规模大。大批量板终端下游客户一般面向个人消费者,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移动终端等消费电子领域;产品种类不多,但是单个订单面积较大,订单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
因为需要满足客户对最后产品的应用场景、材料、面积、性能参数要求,所以大批量板和小批量板均具有定制化特点,为了保证上游的稳定性,客户不会轻易更换PCB供应商,但是会根据报价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分配订单份额。
对于大批量板企业来说,在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份额,在定价策略上,为了巩固和下游客户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批量板企业一般只保证一个较为合理的毛利率,报价不会过高。当订单增多后,大批量板企业就能通过不断扩大产能规模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随下游客户而起,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然而小批量PCB的应用领域多为新兴中高端领域,定制化程度更高,且向客户交货期限短,其众多特点带来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复杂性和较高技术难度,导致客户对厂家技术和良率要求较高。现今,国内中高端小批量PCB厂商较少,所以小批量PCB厂商对下游议价能力强,小批量PCB厂商在同等技术生产条件下毛利率相对更高。
尽管PCB小批量板的毛利率更高,从企业层面来看,PCB小批量板的获利水平更高,但是我国PCB样板、小批量板厂商的数量较少的核心原因是PCB研发的技术较落后。
技术壁垒导致许多PCB企业对样板市场望而却步,研发意味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并且对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召集也有较高的要求。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成为了PCB小批量板厂商发展的痛点:
【转载声明】: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