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工业转型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中国在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道路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工信部表示,转型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明确了中国未来 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1“中国制造2025”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节约成本,部分本土制造业企业开始从中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在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不断,中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2“中国制造2025”不等于“工业4.0”
有人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中国版的德国“工业4.0”,因为两者在重要目标和核心手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应该看到,“中国制造2025”不等同于德国的“工业4.0”,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然而却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基础领域创新力和保障力还不够,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德国已普遍处于从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有部分达到3.0水平,有的尚处在工业2.0阶段,所以“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既需要谋划工业4.0、抢占技术高地,还需要弥补基础不足和历史欠账,特别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促使其尽快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3“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将开创制造业的新思维。
中国将通过“互联网+”将制造业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整合起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计算的发展。互联制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制造企业的快速重组、动态协同来快速配置制造资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还能够分担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资的相关费用,降低经营风险。
4互联网引发智能工厂的产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撼动了工业时代的一大基础,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信息不对称。在传统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最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将制造执行系统MES 和管理信息系统ERP 彻底打通。而新的生产将带来一系列改变,如实现客户定制化。这个过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在中国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中国制造2025”。
5智能装配之于智能工厂
智能装配在智能工厂中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智能工厂的不断升级,其对于智能工厂的贡献可以分为五个境界:
◆智能生产:即将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连接起来,通过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可视化控制技术等,实现定制化生产,建造智能车间。
◆智能产品:装配工具厂商提供智能产品,用于制造控制。装配数据可上传到云端,方便用户管理。
◆生产服务化:越来越多的公司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而不单单是产品,从生产厂商向服务商转型。通过服务创造价值,从而创造利润,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智能产品采集的信息使得服务的提供更加人性化。
◆云工厂:通过构建云工厂管理系统,可以了解哪些产线正在完成什么工位装配,哪些产线满负荷运作,哪些产线闲置,闲置工具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充分利用所有资源。生产者甚至不需要购买装配设备,只需要租用云端的设备即可,不用纠结于找OEM还是自建工厂,因此必将出现一波创业和创新的浪潮。
◆跨界影响力: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装配工具供应商为例,作为智能工厂的服务提供商,可以整合所有相关工业行业领域的装配信息,包括上游主机厂、下游工厂、平行线体商,可以作为沟通媒介跨界提供顾问支持。跨界将成为一种常态,商业模式将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