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中车(以下简称中车)风电装备产业蓬勃发展,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53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2%以上。
其实,中车不仅仅是世界高铁的巨无霸,也是风电行业的“老司机”,其中风电叶片、风电塔筒位居国内前三,风电减振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核心部件风力发电机更是行业标准制定者,不仅如此,中车已经具备成熟完整、富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布局。
“对于风电产业,我们中车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从理顺产品运营和管理机制,整合风电资源;加强技术资源引进,实现装备提升;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特色风机产品研制;积极开拓风资源、维保、海上风机和国际市场等四个方面,要将风电打造为除中车轨道交通以外新的支柱产业。”10月19日,中国中车副总裁孙永才在“2016中国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强调。
中车高调进军风电市场,其自身的优势在哪里?面对弃风现象愈加严重的现状,中车如何看待?中车成立之后,南北车风电产业是怎么整合的?中车又是怎样布局“一带一路”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车副总裁孙永才。
记者:与其他风电企业相比,中车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孙永才:中车深耕新兴产业板块,其代表就是新能源风电,我们的目标是把风电打造成我们新的支柱产业,而我们与其他企业相比,以下几大优势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
首先,我们中车具有庞大的企业优势,遍布全国各地,我们的企业知名度很高,为风电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口碑支撑;其次,技术优势,我们中车研制了世界领先的耐高温、高寒、高原等高铁列车,这些技术水平和制造经验可以平移到风机上来,传动系统、变流系统、控制系统、减振系统、电机、叶片都是我们的技术优势;第三,具有产业链优势,各个系统都有我们的产业链,与我们中车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性也很高;第四,我们中车可以实现自给优势;第五,服务链优势;第六,实现对产品的质量把控,利用自身优势引用到对风电产品的故障预测、健康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集合这六大优势,在风电领域为国家新能源发展做出我们中车的贡献,是我们这次展出的主题思想。
记者:您刚刚提到服务链优势,能否展开讲一下,中车在风电维护和日常服务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孙永才:我们中车不仅仅要做风电设备的制造者还要成为行业的提供者,打个比方,如果我们风机占市场50%的份额,叶片占70%、减震器占80%的份额,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可以支持风电行业的发展。我们中车与其他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性高,可以根据技术、区域的服务打造相对应的服务产业链,服务不仅仅为质量服务,还为用户提供技术和行业标准。还有一点,产品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策划阶段,第二个是设计阶段,第三个是制造阶段,第四个是服役阶段,我们把产品服役阶段开展全寿命的产品管理,这可不是简单的服务概念,并且现在建立了远程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把服务链完整建立起来,是智能化服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