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扩张已经一月有余,口罩的供应仍然处于紧缺状态,许多网友调侃“万万没想到口罩成了年货”。那么口罩紧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跟哪个产业密切相关呢?
化学工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有着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且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所以,化工行业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个国家能不能没有化工产业?
我国有十几亿人等着吃饭,没有完整的产业基础怎么行?
可以说化工主要是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切跟材料有关的问题。没错,是一切。
从民生的角度来说,化工产业跟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没有化工我们连远古时代都回不去,只能是石器时代。
从经济角度来说,化学工业是基础工业,没有化工的支持,盖房子哪来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吃穿住行的各类产品更无从谈起。
口罩短缺背后逻辑
疫情爆发突然,除了湖北全省各大医院都在寻求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昆明等多地区医院也发出过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库存告急的求助,而“买不到口罩!”一时间也成了全国人民的苦恼。
“全国口罩厂家至少3万以上,在常态下市场供应充足,但现在疫情突发而且正赶上春节,天灾人祸,不仅是各地医院,全国人民都在找口罩,工厂没有足够工人加上原材料短缺,是造成近期口罩等防护物料短缺却供应不上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进不来,就会影响工厂组织生产。大部分口罩生产企业都不会也没有能力储备很多原材料。
因此,市面上的口罩企业仍然滤材紧缺。1月27日,就有数家口罩生产企业通过浙江本地媒体平台寻求原材料供应商。也有口罩厂家指出,其实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都有不少无纺布生产企业,但疫情爆发突然,各方都准备不足,即使个别无纺布企业有存货,物流因素又导致拉不过来。
中国六大无纺布生产基地
1、河南省长垣市
河南省长垣市,位居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平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
2、湖北省仙桃市
中国无纺布之都:湖北省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占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市场份额。
3、浙江省绍兴市
4、山东省淄博市
5、江苏省仪征市
中国非织造布与化纤名镇: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
6、广东省南海区
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总规划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北区分为配材生产区、成品生产区、高端产业区和物流仓配区四大区域。将医卫用非织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基地。
我们通常说口罩是无纺布材料,无纺布是相对纺织布来说,就是非纺织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
从口罩用料上来看,聚丙烯高熔脂无纺布专用料成为最佳选择,可用于一次性手术衣、被单、口罩、盖布、液体吸收垫等多个方面。
有报道数据显示,1吨高熔脂纤维料可生产大约25万个病菌防护口罩,1吨透明料可生产约50万个医用一次性注射器,疫情面前聚丙烯生产厂家正在积极行动,积极确保原材料能够充足供应。
口罩生产跟化工产业密切相关
中国口罩早已经实现流水线生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生产口罩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也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按照正常情况下,一般一台机器每秒就可生产出2至3只口罩,通常每分钟的生产数量在上百只,多条生产线可以用子弹出膛的速度生产。
口罩生产技术流程
此前的常态生产能力下,国内的口罩企业过的并不滋润,甚至严重过剩。这些年口罩企业经历了很多波折,2003年非典之前口罩厂家并不多,非典期间以及之后出现了一轮井喷,后来北京雾霾又冒出来一些企业,现在雾霾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一些口罩企业被淘汰了,这个行业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但即使如此,中国口罩产量仍占据全球的50%,口罩企业主要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湖北仙桃和安徽桐城,全国至少有3万家口罩企业,知名口罩企业20多家,而湖北仙桃有3000来家口罩企业,是个产业集群,不过仙桃口罩企业95%以上是出口的,家庭式的小作坊生产,一家一厂。
相信在解决了原材料储备不足、工人不足的关键问题之后,口罩的供应将恢复到正常状态。经历过此次疫情,各原材料厂家及各生产商或将吸取经验教训,走向生产优化升级的道路。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qbw@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微信公众号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