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同时,每个市民也可以从自己做起,为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国被动式建筑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张旭说。
正在上海举行的2021中国制冷展上,被动式建筑成为热门话题。作为当今世界领先的低碳节能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是一种依据地域气候条件,将环境要素和建筑设计结合,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节能的绿色建筑。
中国被动式建筑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张旭在作演讲
“被动式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可大幅度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是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展会现场,中国被动式建筑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制冷学会理事长张旭教授作了《碳中和赋予被动式建筑新机遇》主旨演讲,引发众多专业人士和市民的热议和思考。
“建筑业是高耗费、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达25亿平方米,占全球新增建筑的一半。同时,我国还有60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在使用。可以说,建筑业的能耗能否降下来,直接关系到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局。”张旭说。
数据显示,建筑业消耗了全国45%的水泥,50%以上的钢材,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了接近50%的能源。因此,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具有现实必要性。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重视发展节能建筑,通过研究适合中国不同区域特色、可市场化推广复制的节能低碳建筑体系,在实现美好生活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建筑能源需求,这就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张旭说。
专家们认为,建筑业实现碳中和一般会比其他行业慢10年左右,所以更加任重道远。被动式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生态环境的大背景。目前就建筑占比而言,被动房建筑还只是起到示范作用,未来还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
“比如,绿色金融能否更多支持被动式建筑的发展,相关优秀企业能否更多更快地上市,能否推出相关保险产品打消消费者购买使用被动式建筑的顾虑?”张旭说。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环境差异巨大,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被动式建筑。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被动式建筑的技术水平已经弯道超车,达到世界前列。“像上海这样夏热冬冷的地方, 夏天要制冷,冬天要加热,黄梅天还要去湿,搞被动式建筑是最难的,我们的技术和实践已经领先了。”张旭介绍。
“其实,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节能意识。”张旭说,“市民们不要因为收入高了,电费支出占比小了,就大手大脚乱用电,家里有人没人整天开着空调地暖。明年我们要办一个‘上海制冷节’,组织七大高校的学生进入社区宣传节能,让市民百姓认识到,自己每节约一点能源,就是为碳中和作贡献。”
【转载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