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筑的十年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建筑类型的完善,在充分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2019年,国家推荐性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颁布施行,是国际上零能耗建筑领域首部以国家标准形式颁布的技术文件,提出了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的超低能耗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建筑能耗指标等约束性控制指标,实现了标准体系的突破。
“十三五”期间,“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研发了高性能节能窗、低温热泵热风机、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和群智能楼宇控制等一系列新设备,实现了技术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完成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1000余万㎡。
什么是超低能耗建筑?
根据国家最新的建筑技术标准,超低能耗建筑可以这样来描述:适应建筑当地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其建筑能耗水平相较2015年前后新建建筑降低50%以上。
我国对超低能耗建筑每年的能耗数有具体规定,如嘉兴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每年的能耗综合值,应≤65KWh/㎡,即平均每平方米每年耗电量不大于65度。
何为被动式建筑设计?
被动式建筑设计,就是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与技术手段,大幅降低建筑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夏季制冷、冬季供暖、通风、照明等能源消耗的需求。
这些设计措施与技术手段,在建筑本体建成后就已经固化,与建筑结合为一个整体了。在后续的运营使用阶段,不需再投入运营费用,就可以持续地帮助建筑达到节能的目的。
主动技术措施有哪些?
主动技术措施,主要是指为了满足建筑既定的使用功能和内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而采用的各种供暖、制冷、通风、照明、供水、电梯、智能化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建筑运营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完成既定的功能。
供热供冷系统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并应提高系统能效,循环水泵、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照明优先选用LED光源。
根据建筑冷热负荷特征,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和适宜的除湿技术措施。
具有楼宇自控系统,对室内环境,如日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使用人数等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末端用冷、用热、用水、通风、照明、电梯等使用需求,自动调节主要供应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具有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可对各用能单位的能耗情况进行跟踪、核算、评价与预测,指导用能单位优化不良用能习惯。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我国运用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有:
水能:水力发电站
风能:风力发电
空气能:空气源热水器
地热能:地源热泵空调机组
如何衡量舒适室内环境?
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是建立在一定的舒适性条件与生活品质之上的,如果夏天气温达到40℃都不开空调,冬天零下10℃都不用制暖,天一黑就关灯睡觉,那么节能就背离了健康、舒适的原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
温度:冬季≥20℃、夏季≤26℃
湿度:冬季≥30%,夏季≤60%
新风量:≥30m3/小时·人
噪声:白天≤40分贝,夜间≤3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