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被动房是新兴的建筑节能概念吗?
不是,被动房(passive house)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由瑞典建筑学阿萨姆森教授和德国菲斯特博士首先提出,被动房是从德国建筑学界兴起的低能耗建筑发展而来。
2问:世界上只有一家被动房研究机构吗?
其实,全球多所院校都设有被动房的相关研究机构,只是,由费斯特博士成立的达姆斯塔特研究所(PHI)最为权威。
3问:主动式设计与被动式设计的发展关系?
在上世纪末,建筑界的主动式设计与被动式设计是并行发展的,主动式设计占据主要地位。但经过几十年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被动式设计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也容易被市场接受。
4问:新技术新设备是否与被动房理念相背?
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更多的是从优化供给的角度提高设备的效率来满足建筑能耗下降的要求,而这一做法会忽略对建筑能耗需求的控制,实际上需求和供给是双向并存的。
5问:被动房与被动式节能设计的关系?
被动房是被动式节能设计中的一个类型,但它不同于泛泛的被动式节能建筑概念。被动房是被动式设计中更具有科学化和专门化属性的一种设计类别,拥有设计标准、体系和方法。
6问:被动房采用的技术体系是被动式方法和技术吗?
并不完全是,被动房设计倡导以被动式优先,主动式方法补充为原则的技术策略。
7问:被动房与传统采暖方式的关系?
标准的被动房根本没有采暖设施,仅靠室内的家用电器等的余热就能维持室内20度的热舒适环境。其通过被动方式将采暖能耗降到节能90%,其意义不是数字的差别,是采暖方式的彻底改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8问:被动房技术准则是什么?
第一,加强外围护体系性能;第二,加大建筑密闭性;第三,应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
9问:被动房在低收入住宅中可以实现吗?
因为节能建筑的建造增加了建筑投资,在市场中不易接受,但如果有市场和政府补贴因素的介入,其在低收入住宅中完全可以实现的。
10问:被动房如何吸引低收入人群?
从全世界来看,大多数国家虽然都对低收入群体住房有政府补贴,但能源费用是没有补贴的,被动房所需能源费只是其他传统建筑的十分之一,这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也是为什么北京会出现更多的超低能耗公租房的原因。
11问:被动房如何吸引开发企业?
在欧美市场,被动房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对于开发商而言,把握性更大。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建筑都不是被动房,但被动房建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12问:被动房与城市节能的关系?
被动房不仅限于建筑本身,也是可持续理念的一种,对城市而言,对混合功能模式的开发也是基于通过用地布局的设计减少对能耗的需求而起。
13问:中欧百姓居住方面有何不同?
第一,中国百姓的居住需求与欧洲不同;第二,中国百姓的舒适度感知与欧洲不同;第三,中国百姓的生活习惯与欧洲不同。
14问:中国被动房设计师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被动房在欧洲国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传入中国后最关键的方向是如何本土化的问题——如何使之既适应中国人的生活需求又实现被动房要求,这是中国被动房设计师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15问:被动房设计影响建筑美学吗?
在设计中,一些形体会更易于实现被动房要求,但从建筑审美上讲,不同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建筑形态。一旦被动房的设计、方式和评估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就变为建筑基础性的原则。所以被动房作为普遍性要求,基本上不影响建筑设计的美学变化。
16问:在中国开展被动房认证必要吗?
很有必要。被动房市场化后,技术体系本土化的同时,监管体系也可以本土化,有关被动房的标准可在德国标准体系上本土化。认证的过程是一个可靠的监管过程,也使开发商推广自己的产品更有力度。
17问:被动房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是否有契合之处?
很类似。中国古代没有类似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建筑能能源的需求,唯一能做的是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构件设计抵抗严寒和酷热,这即是被动房技术的雏形。
18问:对老建筑的修复改造是否可以采用被动房技术?
这是一个国内外建筑师都在面对的问题。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言,可只做局部的改造;对于有实用性而无历史价值的旧建筑,可以按被动房标准进行改造。目前,在欧洲国家有建成的案例,实施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