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隆德大学Bo Adamson教授和德国达姆施塔房屋与环境研究所Wolfgang Feist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要在不设传统采暖设施而仅依靠太阳辐射、人体放热、室内灯光、电器散热等自然得热方式的条件下,建造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20℃以上,具有必要舒适度的房屋。他们将这种房屋称为被动式房屋。
被动式房屋在寒冷地区的采暖需求是15 kWh/(㎡·a),仅相当于我国北方65%节能标准的1/10~1/4,甚至更低。
被动式房屋可以做到取消传统采暖设施,依靠自身的得热,如灯光、炊事、人体、办公设备等发热满足冬季室内保持20℃以上的温度。
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基本要求是要满足“采暖能量来自于自身”要求。其性能指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需要根据自己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被动房的标准并不统一。
瑞典于2012年9月27日颁布了《瑞典零能耗与被动屋低能耗住宅规范》,这也是迄今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被动式房屋的规范。该规范中提出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德国Rongen Architekte 建筑师事务所提供的德国被动式房屋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assive House Institute)的认证指标如下表所示:
当然,在被动式建筑的发展中,中国人并没有缺席。
我国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177-2015)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其规定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宽泛来说,上面这些“被动式建筑”标准,都可以被称作“被动房”标准。
但是严格来说,行业内一般认为,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PHI认证的建筑,才能被称为“被动房”。
当然,本文重点探讨被动房的效果和成本.
先说效果:
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报道,目前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河北某被动房项目,其实测结果详见下表。
据报道,该项目测试样本的两户人家,都反映住在被动房里生病明显减少。
一户男主人有心脏病史,他反映住在被动房后,心脏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另一户男主人患有皮肤干燥症,他反映住在被动房后,症状基本消失。
虽然被动式房屋发明者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没有供暖设施的情况下也能使室内保持20℃以上的温度,但是随着被动式房屋技术的日臻完善,其高舒适性和能耗大大低于传统建筑的特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知。它对于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呈现出来。
成本如何呢?
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报道,在寒冷地区的增量成本可控制在1000元/㎡左右;在严寒地区的增量成本在1500-2000元/㎡;南方地区(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的增量成本在1500元/㎡左右。
严寒地区增量成本高于寒冷地区,是在严寒地区需要更加严密的技术措施所致。
南方地区增量成本高于寒冷地区,是因为南方地区普通建筑的保温隔热措施较差,而原本又没有传统的采暖设施,被动房的保温隔热措施增量较大而又没有寒冷地区取消采暖所带来的节省费用。
但是不得不承认,同普通节能房屋相比,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的保温材料、外窗、高效热回收装置和高标准施工要求等均使工程造价有所增加。
但是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取消了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小区热交换站、楼内供热管网、热计量系统等),并由此减少了城市供热热网配套费。
根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公布的河北某被动房项目信息,按照我国现行节能65%标准和按照德国被动式房屋标准建造的造价对比,可以看出,后者每平方米增加的造价约为人民币596元。
对比详表如下:
从开发商的角度分析:
该增加的成本可由两方面从市场上获得补偿:一是在售价上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可比普通房屋高;二是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在市场上比普通房屋更具吸引力,售房速度加快,从而降低了资金周转的成本。
从购买者的角度分析:
被动式低能耗房屋省去了采暖费用。如果购买被动式房屋每平方米多花费了600元,按采暖费30元/(㎡·a)计算,20年可收回这部分投资。虽然购房时投资有所增加,但就现有被动房项目实际的销售情况看,当前人们更看重的是舒适的室内环境而乐于投资。
虽然被动式房屋发明者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没有供暖设施的情况下也能使室内保持20℃以上的温度,但是随着被动式房屋技术的日臻完善,其高舒适性和能耗大大低于传统建筑的特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知。它对于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呈现出来。
从以上的效果和成本分析来看,被动房的建造成本虽然比常规建筑有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信被动房的舒适性一定会得到越来越人的认可。被动房也一定会越来越普及。
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为建筑节能,为环保健康,更为了每个中国家庭的每一个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