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重庆大学联合发布《2023中国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3.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1.6%,同比下降0.1%。
公共建筑、城镇居住建筑和农村居住建筑的碳排放比重整体保持在4:4:2。其中,公共建筑以21%的建筑面积(150亿平方米)占比,贡献了约41%的碳排放(9.5亿吨二氧化碳),是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城镇居住建筑面积(334亿平方米)比重最高(47%),其碳排放(9.1亿吨二氧化碳)占比为40%。农村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230亿平方米)占比32%,其碳排放(4.4亿吨二氧化碳)占比相对较低,为19%。
▲ 2021年中国房屋建筑全过程碳排放
全国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
绿色、超低、近零能耗建筑
为实现3060目标,如今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研究出台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城乡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303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其中2022年城镇绿色建筑建设明显提速,当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0%左右。
在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全国既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累计分别完成21亿、3.7亿平方米改造面积,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达3700万平方米。
根据统计,2023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总计公布九批近零能耗建筑名单,总计147个项目。
近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2024年第一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项目结果表》,第一批项目总计25个,根据建筑类型来分公共建筑18个,居住建筑7个;根据测评结果来分近零能耗建筑6个,超低能耗建筑19个。
近零能耗建筑
定义及减碳技术体系
建筑领域实现零碳目标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实现建筑零碳排放,应用和推广零能耗建筑技术是在建筑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也是在建筑领域落实“碳达峰”及“碳中和”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是一种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低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现行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
近零能耗建筑是指为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建筑朝向、遮阳、保温等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周边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辅以外购的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现行国家标准降低60%-75%以上。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可以概括为:以被动式技术优先降低能源需求,以主动式技术优化能源效率,以可再生能源技术补充能源供给,以智慧用能与管控技术提升能源效率。
以被动式技术优先降低能源需求
采用被动式技术的运用需结合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寒冷气候区为例,适宜的被动式技术包括:高保温性能的围护结构,其可为建筑冬季室内蓄热、夏季隔热提供保障;合理设置建筑体形系数和窗墙比,其可使建筑形体紧凑,有利于冬季室内得热,降低能源需求;无热桥设计,其可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冬季热量散失;良好的气密性,其对减少冬季供暖能量损失具有显著作用。
以主动式技术优化能源效率
常见的主动式技术包括:高效新风能量回收系统,其可将通风散失的能量回收再利用;高效空调系统,其能源输配效率比普通空调系统高3~5倍;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其可解决传统空调系统中室内温度变化大、人工难以监测调节等技术问题。以天津某项目为例对建筑主动式技术进行优化,可进一步挖掘该项目20%~40%的节能潜力。
以可再生能源技术补充能源供给
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进行了能源供给补充,但无法完全抵消能源消耗。常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光伏发电。
以智慧用能与管控技术提升能源效率
利用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加强对建筑楼宇能源的管控、降低能耗管理难度、提升楼宇能源运维管理成效、实现能源效率提升,能耗费用降低的目标。
▲近零能耗建筑:芜湖建筑科技产业园二期(B区)
减碳聚焦既有建筑
实现数字化能源升级转型
面对全国334亿㎡的城镇居住建筑面积,150亿㎡公共建筑建筑面积的庞大体量,正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委会轮值主席徐强所说:“技术引领靠新建建筑,但是减少碳排放还要聚焦既有建筑。”
在双碳目标之下,超低能耗建筑或者是零碳建筑的被动式技术仅体现在新建筑当中;而占比达80%的存量建筑,通过主动式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技术、数字化管控来解决能耗问题。
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工作
进入存量优化与增量控制并重
发展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绿色低碳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绿色工地”到“全过程绿色建造”再到“零碳建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城乡建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系统指引,跑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表示,从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增速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增速明显放缓,表明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开始进入存量优化与增量控制并重的发展阶段。
改变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为生态环境减负,是责任也是时代使命。
▓ 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人民网、新京报
▓ 责编: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