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经济指标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邀请了大约50位经济预测专家提供对来年的预测。2025年的共识预测显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率将降至2.4%,失业率将平均为4.3%。
当然,经济前景取决于许多因素。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布上任第47任美国总统,全球范围内也将举行关键选举,尤其是在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美国与中国等国家之间正在爆发贸易摩擦,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
在本年度的行业报告中,我们邀请了四位咨询专家聚焦于复合材料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三个关键细分市场和两种材料提供深入见解。以下是他们的观点。
《工业市场洞察》总裁Marc Benevento供稿
到 2024 年,轻型车辆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保持稳定,尽管它们在车辆重量中的份额继续增加。复合材料在传统内燃机(ICE)车辆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纯电动汽车(BEVs)中的使用更为显著。然而,全球汽车产量的小幅下滑抵消了每辆车复合材料使用量的增长,导致复合材料的总需求量同比持平。随着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上升,复合材料的增长将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其减重特性有助于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就像它们能够提高内燃机车辆的燃油效率一样。
2024年,全球轻型车辆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49亿磅,尽管汽车产量尚未恢复到历史高点,但其规模终于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由于复合材料能够减轻汽车零部件和系统的重量,同时降低其复杂性和成本,故而复合材料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随着市场向纯电动汽车转型,复合材料的增长率正在加快,这是因为每辆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复合材料通常比内燃机车辆多得多。
与疫情结束后几年(2020-2023年)的复苏相比,2024年大多数地区的轻型车辆产量增长率显著放缓。欧洲是一个例外,由于需求疲软和库存水平上升,汽车产量较2023年下降了个位数的百分比。随着全球供需现已平衡,预计汽车产量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1%至2%之间。
汽车行业继续向电气化转型,2024年,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再增长了5%。然而,内燃机汽车仍占汽车销量的75%。中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近60%,而欧洲则增加了20%。美国在电动汽车普及方面相对滞后,电动汽车仅占汽车销量的15%,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为政府法规、激励措施或充电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化将影响主流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由于美国占北美大陆年度新车销量的80%以上,北美在全球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方面仍将继续落后。
尽管纯电动汽车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前景尚不明确,但复合材料因其能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减轻重量、提升实用性、降低成本并简化零部件,故而其在轻型车辆中的使用仍在持续增加。为了提高内燃机和纯电动汽车的效率,需要减轻重量,这使得热塑性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的增长都高于市场水平。
复合材料提供的设计灵活性使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能够在同一车辆架构上,基于内燃机或混合动力车型推出纯电动版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避免了开发专用平台所需的高昂成本。创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使得复合材料可用于扩大皮卡车的内部储物空间,并为纯电动汽车制造一体成型的“前行李箱”内衬。
此外,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组件中,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耐火性能。尽管车辆电气化的道路充满曲折且前景尚不明确,但由于复合材料的实用性适用于各种动力系统类型,其应用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全球轻型车辆产量在疫情及其供应链问题缓解后趋于平稳,增长变得愈发困难。然而,复合材料供应商的表现有望超越行业产量增长,因为复合材料通过减重、设计灵活性、成本和性能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这些优势同时适用于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因此供应商可以确信,无论动力系统类型如何,复合材料市场都将持续增长。
Lucintel首席执行官Sanjay Mazumdar博士供稿
总体而言,玻璃纤维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这得益于技术进步、创新以及人们对可持续性日益重视的推动。随着需求增长——尤其是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以及玻璃纤维在交通运输和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Lucintel预测其未来市场将持续扩张。
2024年全球玻璃纤维市场增长了约3%,需求量从2023年的163亿磅上升至168亿磅。美国在建筑、船舶等多个领域对玻璃纤维的需求有所减弱。Lucintel预测,2024-2031年,全球玻璃纤维需求量预计将以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增长。
然而,全球玻璃纤维市场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挑战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来自中国制造商的竞争。1990年,中国几乎没有涉足任何玻璃纤维领域,而如今,中国以占据全球65%的产能主导了玻纤市场。
一方面,中国凭借其低成本纤维的优势渗透市场,推动了整个玻璃纤维行业的增长。然而,这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玻璃纤维供应商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在成本上无法与中国供应商竞争,他们正竭力维持盈利能力。
许多玻纤企业正在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中国供应商。包括PPG、3B和欧文斯科宁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由于盈利能力下降,已经退出市场或宣布了退出计划。北美、欧洲和日本的玻璃纤维供应商未来可能继续面临盈利困境,除非他们能够找到在降低成本或性能提升方面与中国企业抗衡的方法,否则可能被迫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
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这一政策将提高进口玻璃纤维的成本,从而使市场更有利于美国本土的玻璃纤维供应商。
玻璃纤维价值链的另一个趋势是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原则。随着行业在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制造商正致力于开发闭环回收系统来回收再利用复合材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佳斯迈威和巨石集团等公司正投资于创新的回收技术和可持续性实践,以满足全球环境标准。到2030年,预计这些努力将显著减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并为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原始设备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正在开发创新的回收技术,并制定了远大的环保目标。例如,维斯塔斯正努力2040年推出零废弃涡轮机。(这里的“零废弃”意味着完全杜绝废弃物的产生,并为包括碳循环在内的所有材料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总之,玻璃纤维市场充满活力。利用技术进步并有效应对现有挑战,企业可以充分释放玻璃纤维的潜力,并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AeroDynamic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Richard Aboulafia供稿
飞机与国防行业依然呈现出“最好与最坏并存”的局面。所有细分领域——喷气式客机、军用系统、公务机、旋翼机等的需求依然极其强劲,订单积压量达到或接近历史新高。全球紧张局势推动了对国防装备的需求,而旅游业的强劲复苏和市场的供应不足则推动了对民用运输飞机的需求。
然而,供应链延迟和其他生产问题正在抑制产量。尽管市场需求持续强劲,但2024年的生产却停滞不前。对于一个急需设备的市场来说,交付量却未见增长。
客观地说,并非所有的生产困境都完全归因于供应链问题和生产爬坡缓慢。五大项目中,有两个项目的产量因特殊情况而持平或下降——波音737MAX因长达53天的罢工而产量大幅下滑,而洛克希德·马丁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的任务系统升级延迟则使其生产陷入停滞。然而,即便没有这些事件,项目的产量提升可能也有限,2024年的总产量增幅或许只会略微提高。
尽管来年情况有望有所改善,但鉴于过去的失望经历,许多业内人士对产量同比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持怀疑态度。遗憾的是,通胀下降似乎并不能表明航空及其他经济领域的供应状况有所改善。
这也是航空业首次在复苏的第一年(2021 年)表现比起点更差。当然,那一年的产量令人失望,主要归因于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链中断,尽管需求高于2020年。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民用市场的复苏相比,这一次所有行业领域都在争夺生产资源,尤其是劳动力。目前,国防领域的需求尤为强劲,美国的国防预算和全球国防支出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民用和军用领域首次同时出现增长。国防合同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模式,这意味着它们能够为人力、物力支付更高的价格。
与以往的快速增长相比,当前复苏的节奏非常缓慢,但这或许也带来了一线希望。在大多数民用领域,市场繁荣往往以市场萧条告终。
这些市场走下坡路的原因很简单:企业往往很难准确把握停止增产的时机。无论是2007~2008年的中小型商务飞机市场、2010年代中期的宽体喷气式客机市场、还是2010年代上半叶的大型民用直升机市场,制造商们往往倾向于维持繁荣时期的节奏,忽视了应该减少产量的警告信号,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进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产量下滑。
在当前的经济复苏中(如果这可以被称为复苏的话),并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尽管制造商们正试图提高产量,并希望消化他们手中积压的订单,但供应链问题几乎必然会在未来至少18个月内——甚至可能更长时间——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
到那时,航空航天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从现在起至2029年,可能会继续保持相对缓慢的增长。然而,与过去其他短期复苏中的快速增长相比,这种较慢的增长可能会更具可持续性,因为产能过剩的风险大大降低。
Lucintel CEO:Sanjay Mazumdar博士供稿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该行业对发展前景保持谨慎态度,这反映出全球经济面临持续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受到高利率、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以及供应链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航空航天、风能和体育用品等应用领域的碳纤维的需求有所减弱。由于波音737 MAX和787梦想飞机的生产问题,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有所下降。
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消费国和生产国。Lucintel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碳纤维产能的65%以上;在玻璃纤维市场,中国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0年,中国在碳纤维市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而如今其产能已占全球总产能的约45%。
十年前,碳纤维市场主要由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主导,例如东丽(Toray)、帝人(Teijin)、卓尔泰克(Zoltek)、赫氏(Hexcel)、三菱(Mitsubishi)和西格里(SGL)。
全球对碳纤维需求量从2018年的2.16亿磅增长到2024年的3亿磅(35亿美元)。Lucintel预测,受压力容器、风力涡轮机、商用飞机、汽车及其他市场增长的推动,2024年至2030年期间,碳纤维需求将以约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新兴市场,如空中出租车、氢能存储和燃料电池等,将有助于推动碳纤维未来的增长。城市空中交通市场,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空中出租车,将增加碳纤维在结构部件和内饰部件中的应用。随着对氢能车辆需求的增长,储氢罐(尤其是IV型储罐)对碳纤维的需求也将同步上升。
尽管人们对市场增长持乐观态度,但碳纤维的价格仍然是其大规模应用的重大挑战,尤其是在汽车、消费品和工业应用等领域。这些行业寻求每磅4至6美元售价的碳纤维。一些中国供应商计划以这一区间的价格销售碳纤维,从而凭借低成本优势开拓新的应用市场。这对北美、欧洲和日本的碳纤维供应商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难以在成本上与中国供应商竞争,同时还要努力维持盈利能力。
许多供应商在非航空航天应用领域难以与中国企业竞争市场份额。2024年,欧洲供应商SGL Carbon宣布计划出售其碳纤维业务。Lucintel预测,未来几年碳纤维行业将出现激烈的价格竞争,为了保护本土业务,碳纤维在多个应用领域的价格预计将出现下降。
除了价格问题外,碳纤维的回收和可持续性问题仍然是供应商面临的主要挑战,他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尽管存在许多挑战,Lucintel预测,混合复合材料、回收技术和自动化制造工艺的创新将持续提升碳纤维的吸引力。碳纤维以其卓越的强度重量比和耐用性著称,仍然是推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氢能源汽车以及高性能消费品和工业应用领域发展的关键材料。
美国总承包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Ken Simonson供稿
美国总统大选选举结果既给建筑承包商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与民主党掌控国会和白宫的情形相比,许多承包商期待联邦税收可能降低和监管可能减少的前景。然而,行业也可能面临支出、关税和移民政策方面的不利变化。
即使在税收方面,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当前的税收条款哪些会被延长,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友好型税收优惠是否会被取消,或者为了弥补减税延长的成本会出台哪些其他补偿措施。特朗普政府还可能试图通过扣押或取消《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IJA)、《芯片与科学法案》或《通胀削减法案》批准的支出来“支付”减税成本。这些法律共同为各类建筑项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
尽管新的联邦法规可能寥寥无几,但废除现有法规所需的时间可能与最初制定这些法规的时间一样长。此外,承包商通常支持某些联邦法规,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法律意图的统一性和明确性,或者能够避免各州和地方法规之间的不一致性。
承包商们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担忧主要来自可能新增或提高的关税,以及对海外劳工实施更严格政策的可能性。关税的提高可能会提高与进口产品竞争或使用进口材料的任何产品的成本,同时也会对直接进口的商品的成本造成影响。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实施配额而非关税,这一举措可能完全切断对所需材料的获取。另一个担忧是美国贸易伙伴可能采取的报复性措施,这将对众多美国企业和工人造成不利影响。
建筑业也容易受到限制或驱逐外籍劳工政策的影响。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美国社区调查》分析,2023年,34%的建筑行业工人是移民——这是所有行业中移民比例最高的之一。一半或更多的建筑工人是来自这四个州的移民: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和马里兰州。然而,如果来自其他行业或州的劳动力竞争加剧,即使是外籍劳工在建筑业所占份额比较少的州的承包商也会感受到影响。
除了这些不确定性外,近期的一些支出趋势可能会延续。具体而言,整体建筑支出增长可能保持在5%左右(未调整通货膨胀),与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的12个月期间相似。此外,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的增长可能会保持紧密平衡。
但在这些诸多细分市场中,将会出现一些变化。增长最快的两个非住宅类别——数据中心和制造工厂——的支出增长将因不同原因放缓。数据中心的需求依然强劲,但业主很难找到电力充足、技术熟练的工人、材料充足且附近土地所有者几乎没有反对意见的地点。相比之下,由于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低于预期,相关工厂的建设已经放缓或停止。
尽管这些类别的增长有所放缓,但还有不少类型的基础设施和电力建设预计将加速增长。高速公路、机场、供水、污水处理和铁路建设的资金最终将转化为实际合同,而不仅仅是联邦机构发布的新闻稿,这是过去3年大部分时间里的常态。对额外和升级电力供应的需求将推动太阳能电场、输电线路以及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和发电机领域的进一步投资。
另外两个市场——办公楼和仓库建设——似乎仍处于低迷状态。新办公楼建设尚未见底,改造或翻新的机会也有限。此外,仓库空置率仍然居高不下,至少对于大型仓库而言是如此。然而,较小规模的都市区内设施、冷藏仓库以及靠近新制造工厂的仓库可能会迎来增长。
简而言之,承包商将面临许多潜在的政策和需求变化。一些企业可能会蓬勃发展,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难以生存。
(翻译自Composites Manufacturing)
▓ 责编:情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