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浏览人数:人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一场围绕“黑色黄金”碳纤维的产业竞逐正火热上演。甘肃张掖、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地相继启动并建设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以沙漠戈壁为画布,勾勒出一条横跨西北的碳纤维产业走廊。这些项目不仅刷新了当地重大产业建设速度,更标志着我国碳纤维产业向能源富集区战略转移的新格局。
甘肃张掖:首个基地落地,5个月跑出“西北速度”
作为甘肃首个高端碳纤维生产基地,该项目采用“三步走”战略:一期投资6.79亿元,新建2条3000吨/年T300PAN基碳纤维碳丝生产线,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将形成2.4万吨/年PAN碳纤维产能,涵盖航空航天级T300-4EK至工业级T300-4BK全系列产品,预计年产值达21.6亿元。
陕西榆林:沙漠中竖起“设备博物馆”,
剑指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陕煤集团旗下榆林恒神新材料47亿元投资的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全面转入设备安装攻坚战。
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洼地变身成本高地,大丝束撬动风电革命
上海石化31.96亿元跨区域布局的3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掀起建设热潮。该项目创造性实施“沪蒙联动”模式:原丝生产依托上海金山基地技术优势,碳纤维制造则扎根内蒙古能源富集区,利用当地的电价优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主打产品48K大丝束碳纤维,瞄准风电叶片拉挤板材市场,单条产线即可满足百万千瓦风电场需求。
万亿市场驱动下的西北转型
西北碳纤维热潮背后,是多重战略机遇的交织:国家“双碳”目标催生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装备百亿级需求,国产大飞机、商业航天发展带来高端材料替代窗口,而西北地区丰富的风光电资源与低廉要素成本,恰好破解了碳纤维生产的高能耗瓶颈。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动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承担了玻璃纤维、绝热材料、碳纤维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建筑材料领域委员会玻璃纤维及碳纤维技术委员会、绝热吸声材料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是ISO/TC61/SC13及ISO/TC163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61项。目前已形成覆盖玻璃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行业全体系各层级标准的研制能力,提供全产业链全流程“一体化”标准服务,同时提供ISO国际标准策划、编制、申报、参编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在航空航天、海洋核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具有复合材料“成分-组织-性能-服役”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 。重点开展高性能纤维、纤维预制体、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研究分析 ,覆盖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力学性能、无损检测、热性能、老化性能等实验室研究分析能力,致力于帮助复合材料相关企业建立健全实验室研究分析体系、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实验室研究分析方案与服务。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专业的产业背景,资深的服务经验,承接纤维及复合材料、绝热材料领域行研报告服务并代理Markets and Markets、Lucintel等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研究报告业务。
相关业务,请与以下人员联系。
实验室研究分析相关服务
孟继荣:15295516105
行业咨询及报告相关服务
马 剑:13851757521
标准相关服务
杨剑平:17625900502
来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请来信告知:bjb@fiberglass365.com。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保留本号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识别请关注我们